氨作为关键化工原料,广泛应用于工贸行业各类生产作业,而液氨是氨气经加压或冷却形成的液态形式。它具有毒性强、易挥发的特性,属于事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,一旦泄漏,极易引发人员中毒、爆炸燃烧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,其无孔不入的特点对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。
一、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
为有效预防液氨泄漏事故,需落实以下关键措施:
1、监测气体报警系统部署
在涉及液氨的工业场所安装氨气探测器,对氨气爆炸下限范围内的气体进行持续监测,并将气体浓度及系统信息传输至氨气报警控制器。当监测浓度超过预设报警值时,控制器需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;可额外选配物联功能,实现报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相关人员,保障快速响应。
2、防护装置配备与管理
根据不同作业环境,为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装置,并加强日常管理,确保防护装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。
3、设备维护与校准
定期对氨气探测器进行校准和功能测试,保证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。
4、人员培训与交底
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氨气泄漏应急程序,且能熟练使用氨气探测器及其他防护设备。
二、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步骤
当突发液氨泄漏事故时,需按以下步骤有序处置:
(一)初步应对
1、当氨气报警装置发出警报,或现场人员闻到氨气味时,应立即启动喷淋系统抑制氨气扩散,并第一时间向值班负责人汇报;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迅速查找泄漏源。
2、若现场氨气浓度急剧上升,须立即切断液氨供应,关闭脱硝装置的氨气总阀门,并停止相关设备运行。
3、若液氨输送管道发生泄漏,应马上停运输送泵,关闭蒸发器前的紧急切断阀,同时通知相关负责人,调派人员对泄漏点实施喷水稀释。
4、若氨泄漏危及主机运行安全,必须立即联系值班负责人,协调保障主机稳定运行。
5、事故处置过程中,值班长和机组长需详细记录事故现象与处理过程,以备后续核查。
(二)紧急处置
1、应急工作组抵达现场后,需依据事故严重程度迅速制定应对策略,明确分工并协作执行处置任务。
2、若发现人员吸入氨气,须第一时间将其转移至空气清洁区域,保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进行供氧,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。
3、小规模泄漏处理:可用清水对泄漏的氨气进行吸收和稀释。
4、大量泄漏处理:
● 使用喷雾水或强喷水对氨气进行稀释和驱散,降低空气中氨浓度,并尽快实施堵漏操作,将残余液氨安全转移。
● 若储罐或容器泄漏无法封堵,可采用导流方式将液氨导入其他备用容器,由技术人员操作转输,消防人员以雾状水掩护配合。
● 若因阀门或罐体损坏导致泄漏且无法关闭,可在消防水中添加酸性物质进行喷淋,通过中和反应吸收氨气。
5、氨气积聚处理
对积聚在建筑内或地沟中的氨气,应及时开启门窗通风,或使用防爆风机驱散。
6、人员疏散与警戒
发生大规模泄漏时,须迅速组织未佩戴防护装备的人员向上风向安全区域疏散,疏散后清点人数,若有人员缺失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;同时在泄漏点 200 米范围内设立警戒区域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,且严禁一切火源靠近。
7、火灾处置
若液氨泄漏引发火灾,应采用雾状水、抗溶性泡沫等灭火剂扑救,同时对事故罐体持续射水冷却,待罐体温度和压力下降后,再实施堵漏与灭火操作。
三、液氨泄漏人员急救方法
针对液氨泄漏导致的不同伤害类型,需采取对应的急救措施:
1、吸入中毒急救
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其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为其提供氧气支持;若中毒人员出现呼吸停止情况,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,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。
2、皮肤接触急救
立即帮助受伤人员脱除被液氨污染的衣物,用 2% 硼酸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,冲洗后尽快将其送往医院就医。
3、低温冻伤急救
将冻伤人员转移至温暖场所,用温水轻柔冲洗冻伤部位,避免揉搓或使用高温物品接触冻伤处,处理后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医疗处理。
4、眼睛接触急救
立即帮助受伤人员翻开眼睑,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眼部至少 15 分钟,冲洗过程中引导受伤人员轻轻转动眼球,确保眼部充分冲洗,冲洗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救治。
版权所有:济南本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鲁ICP备1301552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