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确保您与家人度过一个平安、祥和的国庆中秋假期,特奉上这份液化气用气安全指南,守护厨房烟火气,筑牢团圆安全线。
一、风险警示:认识厨房里的 “隐形炸弹”
安全始于警惕,事故源于麻痹。了解液化气钢瓶的潜在风险,是防范的第一步:
● 遇明火爆炸:液化气泄漏后,主要成分丙烷会在空气中积聚。因其比重比空气大,易沉积在低洼处,一旦浓度达到 1.5%-9.5% 的爆炸极限,遇到零星火苗便会瞬间爆炸。
● 高温超压爆炸:液化气罐是承压设备,温度是压力的 “推手”。环境温度从 20℃升至 40℃,内部压力可增至原来的近两倍。若钢瓶长期暴晒或靠近热源,压力可能逼近承压极限,引发物理爆炸。
● 设备老化泄漏:超期服役的钢瓶、老化龟裂的软管、密封不严的接口,如同慢性 “定时炸弹”,会造成难以察觉的缓慢泄漏,危险性极大。
二、安全守则:将好习惯融入日常
防范风险,关键在于规范操作,让安全成为一种本能。
1、居家使用中
● 烹饪不离人:烧水、煲汤时务必有人看守,做到 “人离、火熄、阀关闭”,防止汤水溢出浇灭火焰。
● 通风是底线:使用燃气时,务必保持窗户开启,确保空气流通,避免燃气积聚和室内缺氧。
● 点火不急躁:若连续三次打不着火,应停顿至少 30 秒,待周围燃气消散后再尝试,切忌反复点火。
2、使用完毕后
● 关闭双阀门:每次用气后,先关闭钢瓶总阀,再关闭灶具开关;睡前和出门前,务必再次确认总阀已关严。
● 安全放置:钢瓶必须直立放置,与灶具保持 0.5 米以上安全距离,严禁倒置、卧放、烘烤或暴晒,且充装量勿超 85%,这由正规充装站保证,请勿购买“超量充装”的气瓶,为气体热膨胀预留空间。
三、节日特辑:双节假期的双重守护
假期生活节奏变化,安全意识更需加码。
1、出行离家前,做好 “五查”
● 查阀门:离家前,务必关闭钢瓶阀门,从源头上切断气源。
● 查软管:检查连接软管是否老化、龟裂、被鼠咬或松动,强烈建议使用更安全的金属包覆管,淘汰橡胶软管。
● 查减压阀:使用带过流切断功能的专用调压器,严禁私自更换。
● 查灶具:确保灶具、热水器使用年限不超过 国家规定的8年安全使用年限,且带有熄火保护装置;同时清理灶旁易燃品,如面粉、杀虫剂、花露水等。
● 查环境:确认钢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,周围无易燃物。
2、度假归来时,牢记三步曲
● 进门先通风:打开门窗,让新鲜空气流通,驱散可能积聚的燃气。
● 确认再用电:在确保家中无异常前,勿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,更不能点火。
四、应急处理与科技加持
● 日常自查:定期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涂抹各接口、阀门和软管处,若有气泡冒出,说明存在泄漏,需立即处理。
● 遇险处置:如在家中闻到 “臭鸡蛋味”(燃气泄漏的刺激性气味),请保持冷静:
1.严禁开关任何电器(如灯、风扇)、使用明火;
2.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;
3.迅速关闭钢瓶总阀;
4.若气味浓烈或无法立即判断泄漏点,人身安全第一,应立即放弃操作,快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!在安全区域,再联系专业人员上门处理。
● 科技防护:为家庭安装气体报警器和自动切断装置。当报警器检测到泄漏时,切断阀能在数秒内自动关阀断气,为家庭安全装上 “智能安全闸”,尤其适合有老人、小孩或需长时间外出的家庭。
安全重于泰山,防范始于未然。每一次规范的操作,每一次用心的检查,都是对家人最坚实的守护。在这个家国同庆、灯火团圆的美好时节,让我们共同筑牢液化气使用的安全防线,让平安成为节日最温暖的底色。
版权所有:济南本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鲁ICP备13015529号-2